2014年11月26日 星期三

醫學會在哪裡?


假如說醫學會在「佔中」事件中表現令人滿意,相信未必會得到大部分人同意。可能不少會員心裡會問:「究竟醫學會在哪裡?」

這裡可以由兩個互相關連的情況分析:首先,醫學會在「普選」和「佔中」問題上比較沈默。尤其是「佔中」初期的一連串引起市民及各個界別關注的事件,醫學會並未發聲。今年三月,醫學會就政府政改咨詢向會者做了問卷調查,並就文件提供了調查結果和意見,開了記者招待會。之後,8 31 日,「人大」就普選方法提出「框架」,內容和醫學會會員意見有明顯落差;醫學會並未有跟進。 28 日,87 枚催淚彈事件,市民及義工受影響;醫學會並未發聲。10 3 日,「子彈清場」威脅,醫學會並未見公開表示。終於,10 月終,醫學會大幅見報。亦有會長及會董蔡堅於不同媒體作訪問,內容卻是「佔中撕裂醫學界」、「醫學會政改民調激辯」、「佔領觸發醫學界師徒反目」等負面內部新聞。引發原因,卻是應否就「佔中」和普選等事件再作會員民調。噪音過後,就大家關注的普選與「佔中」事件意見,醫學會回復沈默。

第二點,是醫學會定位究竟在哪裡?究竟醫學會是否代表醫學界?醫學會又是否代表你?代表我?1021 日,600 多位年輕醫生在報章刊登聲明,發表了他們對普選的意見。之後,醫學會收到會員要求,就該聲明用上了「醫學界」字眼澄清。醫學會當真計劃發表聲明,指 600 多醫生聲明「與醫學會無關」。但計劃被會董否決。10 28 日,另外 500 多位醫生於報章發表公開聲明,表達他們不同的立場和意見。之後,兩大醫學生出信回應。各種媒體亦就這兩則不同聲明有不少訪問和討論。114 日,首先發聲明的 600 多位醫生到醫學會遞交會員簽名信,要求就 831 方案等作會員民調。大家可能覺得,醫學會誰也不代表。

醫學會究竟在哪裡?遇上大事件,她何時會發聲?她的定位和立場在哪裡?是否有原則可跟從?又怎樣處理不同會員意見?

醫學會聲稱緊抱中立原則,特別是有關政治議題。背後理論是醫學會並非政治組織,而且會員有不同政見和立場。不過,在功能組別中,在「選委」中,在「提委」中,醫學界也是一個獨立而重要界別。醫學會又是否保持中立,不作參與?醫學會就政改咨詢表達了會員意見,任務是否就已完成?831 框架的明顯落差,醫學會又有否責任去了解會員意見,並且跟進表達?況且,世間上任何事情,不論政治與否,都很少會所有人意見一致。那麼醫學會的中立,如何執行?面對大是大非時,何時應放棄所謂中立的立場?

政治與否,很難定斷。連辦公室內也有所謂辦公室政治。面對暴力事件等明顯是人道問題,醫學會又如何一方面保持政治中立,一方面維護民康、保障會員?不表態、不發聲、不了解、不調查,又是否中立的表現?

就著這些和大家息息相關的問題,《會訊》決定做一個專題訪問。畢竟,醫學會的訊息,大家不應該只是從報章雜誌中得知。我走訪了會長史泰祖和蔡堅,因為他倆是今次「見報」主角。訪問當然會觸及事件前因後果。但爭拗雖然熱鬧,重點還是大家都屬於的醫學會。會員民調,暫時是不會進行的了。希望通過這次訪問,大家會更了解醫學會在政改和「佔中」的立場,和了解醫學會怎樣處理會員不同的立場。

最後,為了受訪者設想,和保持醫學會的中立,要附加一則重要聲明。為了視覺效果,我們一起到金鐘佔領區影相,時間是118 日下午 3 4 時。大家到場只是為了取景,並沒有參與集會式佔領行動。而且,當時下著不大不小的雨,所以大家都撐傘。而雨傘顏色純屬巧合,並不反映相中人對「佔中」的任何立場。

很累贅囉嗦啊!沒辦法啦!

 
(Source: HKMA News November 2014)